
生成式 AI 不只能製作圖片,也能製作影片 ,隨著 AI 影片的真實度愈來愈高,幾乎已經到了真假難辨。為此 YouTube 在 Creator Studio 工作室導入新工具,針對「以 AI 製作或修改,且容易誤認成真實內容的影片」必須加入標籤,讓觀眾了解這是 AI 製作的內容。
根據新規定內容,創作者以 AI 合成的人聲製作影片配音、或是 AI 換臉時,就必須在影片加上相對應的標籤。同樣,如果創作者在影片裡修改了真實事件或地點,例如修改讓真實建築物著火,或修改城市景觀、虛構事件…等也都需要進行標註。
YouTube 表示,如果創作者沒有加註標籤,公司將會自動進行標註,特別是針對經過修改或合成的內容有可能讓人混淆或誤導。儘管 YouTube 希望給創作者一些時間來適應新規定,但對於堅持不加入標籤的創作者,YouTube 可能會採取懲罰措施。

新的標籤預計未來幾週內會先出現在手機和平板的 YouTube App,接著是電腦版和智慧電視的 YouTube。這些標籤會顯示在影片說明內容裡,標籤內容寫著「包含修改或合成的內容(altered or synthetic content)」,並「聲音或視覺效果經過修改或數位化生成(sound or visuals were significantly edited or digitally generated)」。
值得注意的是,涉及新聞、選舉、金融和健康等敏感話題時,YouTube 會直接在影片播放器加上標籤,讓它更加突出。

不過,如果創作者只有使用生成式 AI 人工智慧 幫忙創作腳本、發想影片或自動生成字幕時,就不需要加上標籤。另外,對於「明顯不符合現實的內容或修改無關緊要的內容」,也不需要加上標籤。例如,只對顏色進行調整或增加背景模糊等特效時,創作者就不需要加上經過 AI 修改後的標籤。
YouTube 表示,公司正在研究能辨識經過合成或修改的仿真人物臉部或聲音的程式,並未來將分享更多相關程式的細節。
《原文刊登於合作媒體三嘻行動哇,聯合新聞網獲授權轉載。》
訂閱《科技玩家》YouTube頻道!
💡 追新聞》》在Google News按下追蹤,科技玩家好文不漏接!
📢 「找車位神器」3秒搜出停車格!5縣市可用 駕駛實測嘆:相見恨晚
📢網紅「小周牙醫」歧視同志言論挨轟!道歉被網抓包IG、YT秒做1事:沒誠意
📢 Switch 2台北體驗會7/5登場!抽選制、超詳細報名規則曝
📢 ASUS VivoWatch 6 AERO智慧手環開箱!指尖量心電圖 睡眠追蹤曝「9成全淺眠」
📢 YouTube會員台灣便宜雙人方案來了!價格比印度貴近4倍 規則一次看
📢 獨/等到iPhone嗶進站!蘋果iOS18.4開放台灣NFC交易 悠遊卡公司回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