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 市場快速發展,投資規模與廠商數量仍急劇增加,市場抱持高度期待與信心,生態角色競合也更加激烈。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產業顧問韓揚銘表示,根據MIC調查,2024年台灣 五大行業有採用生成式AI意願或相關行動的比率已達19%,金融保險業高達25%、製造業22%居次。
面對生成式AI正在快速改變每間公司的流程、產品創新、商業模式與生態,企業除了須能即時掌握生成式AI應用發展,也應思考如何導入來提高效益,並快速識別導入的手段與目的,而企業可依據生成式AI的三種不同應用型態,進一步思考新興產品與服務。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近期舉辦第37屆MIC FORUM Spring《智賦》研討會,17日聚焦生成式AI產品應用型態發展,分析AI引發的資安 風險與網路 攻擊,衍生出的防護發展。
綜覽生成式AI產品與服務,資策會MIC歸納出三種形態,最常見的是功能嵌入(Feature Embedding),以單點AI功能嵌入方式提升流程效率,如重點總結工具、協助回覆訊息等,整個流程以人為主導,部分關鍵決策點才運用生成式AI。
第二是人機協作(Copilot ),應用檢索增強生成(RAG)技術,隨時取得最新資訊並即時反應,並且多模態能力將大量運用到Copilot型態產品,以無縫接軌互動方式,如貼身助手般協助人完成工作。最後是AI代理(AI Agent),具有AI能力,可高度代理人類工作,也是邁向通用人工智慧 (AGI)的階段性成果,AI代理甚至可多角色執行不同工作任務 ,一同促成共同工作目標。
資策會MIC產業顧問韓揚銘表示,這些不同應用形態展示出生成式AI在提高工作效率、增強用戶體驗與推動創新的巨大潛力與商機,預期將顛覆軟體產業與許多既有流程,改變產品設計模式,增加溝通介面 、工具連結等需求,揭示未來資訊系統演變的方向。
生成式AI的潛力無窮,實踐上卻有許多挑戰。韓揚銘表示,即使系統有不同的服務模式,要建立生成式AI系統仍有許多難題,包含建立可信任AI機制、對應新舊軟體的工程挑戰、遵循全球AI監管治理政策。生成式AI的影響也帶來許多議題思考,在提升生產力與產值、提供淨零轉型數位 工具的同時,也衝擊人們就業市場,帶來能耗等問題。長遠來看,生成式AI是否能穩健發展,將取決於未來如何平衡技術創新與社會信任、經濟效益與環境責任,以及遵守日益嚴格的AI政策法律框架。
訂閱《科技玩家》YouTube頻道!
💡 追新聞》》在Google News按下追蹤,科技玩家好文不漏接!
📢 三星Galaxy S25三款新機規格一次看還有彩蛋!Galaxy S25 Ultra變圓潤
📢 小心!詐騙集團引誘LINE開1功能「銀行帳戶全盜光」 3招防範
📢 LINE免費貼圖13款!蛇年新春吉祥話爆量 「情緒價值」情勒哏圖全都有
📢 超薄iPhone 17 Air才是「省錢新選擇」!5大改變 爆料曝:便宜了9800元
📢 「吉伊卡哇」CASETiFY聯名手機殼開箱!iPhone滿滿超Q小八 快帶寶寶出門
📢 便宜資費懶人包/4G吃到飽488元!5G爽快上網只要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