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正式揭曉的Nothing第一款智慧型手機產品—Phone (1),筆者花了一些時間進行體驗,藉此感受此款手機是否與其他品牌設計產品影明顯不同,以及是否能像Nothing先前所說,希望能扭轉目前變得「無聊」的手機市場局面。
第一眼神似iPhone,卻是Android陣營少數認真設計外觀機種
在第一眼看見Phone (1)時,確實會被其特殊背蓋設計所吸引。
從外觀直覺來看,不少人還是會覺得Nothing Phone (1)又是另一款模仿iPhone的手機 (直覺上其實頗像iPhone 12…),但本身卻是一款紮紮實實的Android手機。
從過往三星在Galaxy S4、Galaxy S5時期曾在機身背面採用時尚、仿皮設計元素,vivo將皮革元素應用在手機,或是像realme近期與日本設計大師深澤直人合作,讓手機變得更有質感,實際上願意在手機外觀上投入深度設計的業者並不多。
因此,Nothing此次將先前套用在Ear (1)耳機的透明元素,融合在此次打造的Phone (1),同時並非像小米在透明探索版只是將背蓋透明美化,而是進一步融合紐約地鐵錯綜交會形象,透過白色或黑色遮片覆蓋原本會直接露出的內部機件,使其呈現更不一樣的透明風格。
另一方面,背蓋也藉由900組LED燈構成的Glyph燈號介面形成不同「互動」效果,彷彿早期許多人會透過改裝、使用第三方app,讓手機背面閃光燈呈現不同光亮方式,藉此判斷手機來電或簡訊的重要性,同時也能藉由維持恆亮作為拍照或攝影時的補光燈,甚至作為暗光環境下的燈光互動模式。
至於為了呼應環保與精簡運送成本,Phone (1)盒裝同樣採即為扁平設計,並且取消提供連接線與充電器,同時機身也標榜採用可高度回收材質製作。
主相機雖然只有兩顆鏡頭,卻相當足夠
依照Nothing創辦人裴宇的說法,兩顆足夠使用的鏡頭,總好過多餘的鏡頭設計。
從Phone (1)所配置鏡頭來看,視訊鏡頭採用Sony IMX471、1/3.1吋感光元件,搭配f/2.45光圈與1600萬畫素規格,而主相機模組則分別採用搭配Sony IMX766、1/1.56吋感光元件與f/1.88光圈設計,支援光學防震與電子防震的5000萬畫素廣角鏡頭,以及同樣採5000萬畫素設計,搭配三星ISOCELL JN1、1/2.76吋感光元件與f/2.2光圈,並且對應114°拍攝視角的超廣角鏡頭。
鏡頭中並未採用2倍變焦設計的望遠鏡頭,而是廣角鏡頭進行數位變焦,並且透過插點補正方式讓影像維持清晰,同時也能保留原本拍攝解像力,因此在實際設計僅需配置兩組鏡頭,藉此精簡手機內部空間。
至於拍攝模式依然提供人像模式、專家模式、慢動作、微距模式,以及縮時錄影等功能。其中僅在廣角鏡頭提供數位變焦操作,最高可對應20倍數位變焦,超廣角端則僅對應定焦拍攝。
而預設拍攝時,會以4組像素合併方式,讓使用者以1200萬畫素進行拍攝,但亦可手動調整為5000萬畫素,但進光量可能會因此降低。另外,當處於在低光環境時,系統會自動出現提醒開啟夜拍模式選項,將可讓鏡頭拍攝曝光時間延長,藉此獲取更明亮的成像效果。
以整體來看,Phone (1)主相機的兩顆鏡頭拍攝效果確實不差,甚至在背光時的影像成像效果也有不錯的表現。
以下由左至右分別為超廣角鏡頭、廣角鏡頭,以及廣角鏡頭2倍數位變焦拍攝畫面:
未開啟夜拍模式、開啟夜拍模式:
實際拍攝:
與iPhone 13 Pro Max拍攝比較:
不免俗地將Phone (1)與iPhone 13 Pro Max拍攝表現進行簡單比較,可以發現Phone (1)在預覽拍攝時,絕大部分情況下可以在室內環境維持較正確的白平衡表現,同時拍攝時也能將過曝問題,而iPhone 13 Pro Max在部分情況下會有色調誤判情形,同時拍攝時也會有容易過曝情況。
例如直接拍攝天花板上的燈光時,iPhone 13 Pro Max就有明顯過曝問題,而Phone (1)拍攝畫面仍可維持中央風扇機構清晰度。
看起來確實吸睛的Glyph燈號介面,可惜少了一些自訂選擇
先前提及以900組LED燈構成的Glyph燈號介面,Phone (1)預設內建10種點亮方式,雖然可以自訂不同鈴聲,但能使用的Glyph燈號卻相對有限,甚至無法自訂燈號細節,其實有點可惜。
另一方面,如果使用者希望能讓Glyph燈號全亮,甚至維持恆亮,目前似乎僅能在相機介面透過切換補光燈模式才能實現,似乎讓Nothing強調能透過Glyph燈號介面創造全新互動體驗的感受大打折扣,或許未來會依照使用需求作不同調整。
硬體規格背後的反思
依照裴宇的說法,目前智慧型手機的處理器運算效能往往都有過剩的情況,因此在Phone (1)選擇使用與Qualcomm合作客製化,額外增加無線充電與無線分享電力功能的Snapdragon 778+ 5G處理器,整體上所反應運算效能相當充足,雖然不比目前主流使用的Snapdragon 8 Gen 1處理器反應效能,卻能滿足絕大多數日常使用需求,甚至可以在效能與電池續航之間維持平衡。
不過,很多人可能認為既然都要推出新機,為什麼不直接採用更高規格的處理器,這部份顯然就會牽涉到手機售價背後的成本等考量。
例如,當一款手機採用高階旗艦處理器之後,必然會在某些細節成本精簡,才能以更「實惠」價格於市場銷售,而這顯然不會是Nothing希望選擇的發展方向,否則就會淪為削價競爭,因此不如採用各方面效能運作表現充足的處理器設計,搭配夠用的螢幕規格與電池設計,並且將每個人經常使用的相機拍攝功能做好,藉此增加此款手機的使用好感,或許才是Nothing希望呈現局面。
在硬體規格設計部分,Phone (1)採用6.55吋、支援10億色彩表現與HDR10+顯示效果的OLED螢幕,本身也支援120Hz畫面更新率,機身則採用100%再生鋁打造機身框體,並且在超過50%比例的塑膠零件採用生物基與可回收材質打造,更對應IP53等級生活防潑水設計,通訊功能則支援雙SIM卡使用模式。
電池部分則採4500mAh容量設計,支援33W PD3.0有線快充,以及15W Qi無線充電與5W反向充電,最快可在30分鐘內以有線形式充滿50%電量,電池約可對應18小時使用時間,或是在待機狀態下維持2天使用電力。
作業系統則採用基於Android 12的Nothing OS介面,實際設計與原生Android作業系統並未有太大差異,主要改變在於採用量身打造的Widget、字體、音效與桌布設計,另外也在設定項目增加Glyph燈號介面,以及對應Tesla車款連接互動社頂項目,以及在相機功能介面上的調整,或許未來隨著與更多第三方軟硬體業者合作,將會在Nothing OS增加更多連動操作功能。
Nothing OS介面會自動針對app使用頻率,動態調整記憶體等運算資源,讓app能以更快速度啟用,並且降低app耗電量,同時也能透過預載的NFT Gallery app收藏、展示NFT內容,或是追蹤NFT內容價格。而依照Nothing說明,將保證提供3年Android系統版本升級,以及4年內每2個月一次的安全更新。
小結
以筆者的觀點來看,Phone (1)確實不適合硬體規格控玩家,相反地卻能吸引更重視手機外觀,或是相機隨手拍攝效果的使用族群,加上相對更容易負擔的價格設計,顯然將能吸引更龐大的年輕用戶族群,以及希望透過特殊Glyph燈號介面設計,在眾多一成不變手機中吸引目光的消費族群。
雖然Phone (1)在整體硬體規格不算出色,但確實能夠滿足絕大多數市場使用需,同時在話題性、行銷效果更有相當吸睛表現,另一方面也呼應Google將Android作業系統完善,希望OEM業者能將更多心思聚焦在硬體設計的想法。
而雖然採用不一樣的透明背蓋,以及特殊Glyph燈號介面吸引目光,加上確實有不錯拍攝表現的相機設計,Phone (1)顯然能吸引不少用戶青睞,但如果接下來並未持續增加手機趣味性的話 (例如讓Glyph燈號介面有更多玩法),顯然也會讓這款手機逐漸變得「無聊」,因此就要看Nothing接下來如何讓這款手機持續變得有趣。
目前Phone (1)分別推出黑色與白色兩款配色,分別推出搭載8GB記憶體與256GB儲存容量,以及配置12GB記憶體與256GB儲存容量兩種規格。建議售價部分,Phone (1)將以399英鎊價格於英國市場銷售,而在台灣市場則將以新台幣13900元起跳價格銷售,預計在7月22日起透過PChome、ESLITE誠品書店及GQ Shop (Taiwan)公開發售。
《原文刊登於合作媒體mashdigi,聯合新聞網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