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被道歉風波下企業如何自處?參考Google顛簸「重返中國」之路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當美中關係愈來愈嚴峻,一連串「被道歉」風波下,企業其實可以參考 Google 之前試圖「重返中國」的前路。

NBA 休士頓火箭隊總經理摩瑞(Daryl Morey)近日在推特發表支持香港的口號圖片,引起中國網友抗議;而 NBA 經過多年經營,終於在中國市場所創造的數十億美元商機,因為一則「撐香港」推文影響,使 NBA 過去所投入的時間、金錢成本都陷入危機。

自從中美貿易戰開打,再加上香港反送中運動愈演愈烈,現在無論美國企業是否為貿易主戰場內的科技公司,都不免受到影響。蘋果本週就將香港、澳門最新 iPhone 版本裡的中華民國國旗 emoji 拿下,避免得罪中國境內龐大的果粉們;總部位於美國的航空公司也更改官網預定班機時的下拉選項,將台灣桃園國際機場拿掉國籍,避免因爭議而使飛機無法進入中國領空。

雖然身為美國企業,但龐大中國市場吸引力也讓這些企業得在兩邊之間努力取得平衡,但真的能取得平衡嗎?TechCrunch 評論認為,從現實面來看,想要「兩面兼顧」其實不太可能。要不就傾向中國市場,要不就乾脆放棄,或許還比較容易生存。

例如,PayPal 就是明顯傾向中國市場的企業,上週剛宣布將透過收購 GoPay 正式進入中國,成為中國高度數位化後的第一間外國支付業者。MSCI 也在過去一年裡,將愈來愈多權重轉移到中國股票上,為中國企業帶來數十億美元收益。LinkedIn 則在中國市場積極進行言論審查,但之前也被爆出已成為中國吸收海外間諜的平台。

而從十年前就嘗試進入中國市場、卻走得起起伏伏的巨頭 Google,則是另一種版本的故事。Google 之前試著鞏固自己在中國地位,但經過一連串針對政治異議人士 Gmail 信箱的駭客攻擊事件後,於 2010 年宣佈退出中國市場,將使用者重新定向到 Google 在香港的搜尋引擎系統。

Google 正式退出後,再也沒有與中國市場接觸的機會。此後,除了前面提到的 LinkedIn,也很難看到其他美國知名科技公司能跨足中國市場。

雖然如此,Google 的高階主管、股東們可能內心還是放不下中國。為了「重返中國」,Google 曾在 2017 年進行「蜻蜓計畫」(Dragonfly),私下開發符合中國市場民情的「言論過濾版」搜尋引擎。但在 2018 年 8 月,這項計畫就被美國網路媒體 The Intercept爆料,便嘎然中止。

評論認為,中國官方政府的規定非常強硬,Google、聯合航空甚至蘋果公司都沒辦法撼動,就連美國總統川普砸了數百億美元的威脅性關稅措施,也無法削弱中共的政策立場。

既然如此,倒不如參考 Google 後來的情況。當 Google 放棄中國市場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反而使 Google 近十年來不需擔憂威權主義何時會伸手影響商業運作,也能更關注在網際網路的開放性、言論自由上。

在當前「被道歉、被消失」的敏感時機,或許這樣的決策,能成為像 NBA 這樣企業的參考解決方案。

《本文作者Heemie,原文刊登於合作媒體INSIDE,聯合新聞網獲授權轉載。》

本日熱門 本周最熱 本月最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