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966.jpg&x=&y=&sw=&sh=&exp=3600&w=100)
筆者取得蘋果近期在台灣市場推出的第四代AirPods,規格為搭載支援主動降噪款式,藉此比較與先前推出版本的使用體驗差異。
跟進換上USB-C連接介面的第二代AirPods Pro腳步,第四代AirPods也換成USB-C連接介面,更方便使用者以目前普及使用的USB-C連接線進行充電。
而此次推出的第四代AirPods則區分兩種規格,其中在進階款式 (主動式降噪款)加入主動降噪與通透模式,同時也採用與AirPods Pro 2相同的聲音演算法,並且在充電盒 也加入無線充電 功能,更內建揚聲器、支援「尋找」 (Find My)功能。
進階款式跟上AirPods Pro使用體驗
標準款則與進階款式一樣都升級為H2處理器,支援以點頭、搖頭等動作與Siri互動,另外也能透過耳柄內建力道感測元件偵測快速操作手勢,而充電盒也均換上USB-C連接介面,但標準款的充電盒並未提供無線充電、揚聲器,同時也不支援「尋找」功能 (但可相容使用支援無線充電的充電盒配件)。
另外,第四代AirPods依然維持半開放架構,並未採用與AirPods Pro系列相同的入耳式設計,因此雖然在進階款式可使用主動降噪功能,但受限於半開放架構設計,實際降噪表現自然不比採入耳式耳塞設計的AirPods Pro,或是以全罩耳機 形式打造的AirPods Max 。
但如果是與其他同樣以半開放架構設計、支援主動式降噪功能的耳機比較,第四代AirPods的降噪表現其實處理得很好,不會有聲音聆聽異常情況,同時也能與iPhone、Mac等蘋果裝置有更快連接響應速度,因此能讓使用者在不同蘋果裝置之間快速切換聲音輸出來源。
不過,即便加入主動式降噪功能、換上新處理器、支援快速操作手勢,第四代AirPods在配戴體驗還是有一點缺點,就是維持使用EarPods的耳塞外型設計,雖然能讓使用者以更舒適形式配戴,但相對也比入耳式耳塞設計的AirPods Pro更容易因頭部晃動而掉落。
如果要避免此類情形發生,建議可以搭配坊間銷售配戴配件 (例如防掉環)減少掉落風險,或是避免在個人移動過程中使用。
與AirPods Pro仍維持不同定位
至於在推出第四代AirPods,並且將其升級為H2處理器,更額外推出支援主動降噪功能款式,基本上與同樣搭載H2處理器、換上USB-C連接介面等規格的第二代AirPods Pro幾乎有相同使用體驗 (除了耳塞形式明顯不同)。
不過,蘋果目前依然將AirPods Pro與AirPods產品定位拉開,除了在AirPods Pro提供更好的主動降噪效果表現,更透過軟體更新加入聆聽輔助功能,讓使用者能透過5分鐘左右的操作,即可讓AirPods Pro化身成為「助聽器」,透過降低高音量、提高對話聲等方式,讓聽力障礙者能更容易聽見對話對象陳述內容。
目前仍維持採用H1處理器的AirPods Max,則依然定位為蘋果旗艦款耳機產品,但今年更新僅將Lightning介面換成USB-C規格,另外則是加入更多新色,預期要等到2025年才會有更新機會。
《原文刊登於合作媒體mashdigi,聯合新聞網獲授權轉載。》
訂閱《科技玩家》YouTube頻道!
💡 追新聞》》在Google News按下追蹤,科技玩家好文不漏接!
📢 Switch 2真的來了!任天堂突襲曝光外觀影片 螢幕、Joy-Con全變大
📢 「偷看LINE訊息」3招不被發現已讀!蘋果iPhone一動作獨享「未讀祕技」
📢 「吉伊卡哇」CASETiFY聯名手機殼開箱!iPhone滿滿超Q小八 快帶寶寶出門
📢 Cleer ARC 3 Max開箱!耳機量心率血氧、驚豔沉浸感 充電盒螢幕還能聞香
📢 便宜資費懶人包/4G吃到飽488元!5G爽快上網只要389
📢 LINE免費貼圖7款!過年新春吉祥話大集合 這款免任務藏超多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