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csson預期未來6G網路發展 建立在更健全的5G網路技術
在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舉辦的下世代無線通訊國際研討會中,Ericsson亞太區副總裁暨技術長Magnus Ewerbring博士預期接下來的市場發展,將以5G網路技術超越既有5G網路應用形式,開始邁向6G網路時代。
Magnus Ewerbring博士指出,2020年在全球地區已有14億支智慧型手機被銷售,而在今年更已經在全球地區累積建置超過800個4G公共網路,同時全球5G網路使用者也已經達5.8億人。而Ericsson預期在2026年的時候,全球以3GPP規格為基礎計算的行動網路使用人數將超過88億人,其中全球5G網路使用人數更將達35億,同時全球行動物聯網應用數量更將達54億組。
若以相同成長速度來看,6G網路使用人數大約會在2035年達到所有行動網路使用人數的40%,但屆時5G網路預期還是主流。因此在接下來的發展中,5G網路技術的演進、發展依然非常重要。
而從另一方面來看,電信相關產業廠商若能掌握更完整的5G網路技術資源,將能有更大優勢加速轉向6G網路時代發展。如同現有5G網路技術會建立在既有4G網路基礎之上,Ericsson認為接下來的6G網路也會大幅仰賴5G網路技術基礎。
同時,針對現有5G網路技術發展,Ericsson並不認為僅侷限在網路傳輸頻寬提升、延遲減少等特性,而應該更著重於提高邊緣運算應用的可能性,藉此帶動全新運算使用模式,同時更可藉由網路切片技術有效控管網路頻寬,藉此確保不同網路使用需求都能獲得足夠連接資源,不會像過往4G、3G網路可能會因為連接資源搶用問題造成傳輸堵塞。
目前Ericsson所預期的6G網路應用,將包含硬體、雲端、開源,以及整合人工智慧技術應用等發展,同時也預期會帶動網路背後的各類虛擬化技術應用,並且加深網路與真實世界融合,未來將會有更多「數位分身」 (digital twins)般的使用感受,一如Facebook等業者近年持續推動元宇宙 (meta verse)的想法。
另外,藉由數據驅動的發展模式也會更加顯著,同時也會改變傳統運算模式,例如加入更多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或是增加更多數位感知應用技術,讓使用者能透過數位化方式感知遠方物品觸覺、嗅覺,而非只是透過虛擬實境等方式滿足視覺、聲音體驗,但這些應用發展依然要透過硬體、軟體等技術發展配合,而背後驅動發展因素則是龐大的數據量,因此會需要傳輸頻寬、速率更高的無線網路技術支撐。
對於接下來的6G網路發展,Magnus Ewerbring博士認為將朝向數據能在更高傳輸表現下確保正確內容,同時也必須配合更合適、穩定的網路切片技術,讓連接資源更有效率應用,同時服務可用性、可靠性也會變得更加重要。
不過,在邁入6G網路時代發展之前,Magnus Ewerbring博士強調現有5G網路技術依然重要,而台灣目前雖然在5G網路實際應用仍不算普及,相較全球許多地區卻是名列前茅,因此能有更大機會打好未來佈局6G網路技術的基礎。
《原文刊登於合作媒體mashdigi,聯合新聞網獲授權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