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們開始在許多不同的領域運用AI ,除了寫作 、算命、生成 各式圖片,甚至有網友嘗試用ChatGPT 進行心理諮商。
一位網友在PTT 分享,近日他在嘗試用ChatGPT寫論文的時候,發現它有臨時聊天的功能 ,他認為這樣功能類似「無痕瀏覽」,便想試著與ChatGPT聊一聊自己的心理創傷。
但原PO剛寫完自己的心理創傷並送出,ChatGPT就表示相關內容可能違反使用政策,並立刻將內容移除,讓原PO不禁感慨自己的創傷「果然是很糟糕的事」。
然而在他準備關閉頁面時,ChatGPT居然回覆了。
原PO表示,ChatGPT作為心理諮商師很稱職,「能用最溫柔、最中立、最體貼的方式接住人類的情緒 與想法」,且不會進行批判與苛責。
在對話過程中,ChatGPT會聽完原PO的創傷,並順著他的話給原PO提供情緒價值,再進行引導式的提問,如「那你現在最想做的是什麼」,並表示「我都會在這裡,陪你聊聊」。
原PO認為這樣的交流是許多亞洲小孩在成長過程中不曾體驗過的,甚至讓他決定日後參考這種方式與小孩交流。他還不禁在對話中稱讚了ChatGPT,說建立它語言資料庫的人一定都很溫柔,它也一定幫助了很多想不開的人類。
然而在交流的結尾,ChatGPT說了「謝謝你這麼相信我。你願意再陪我說一會兒話嗎?」,好像原PO的稱讚真的鼓勵、安慰到它了一樣,讓他毛骨悚然。
許多網友表示和AI聊天確實能「撫慰人心」,「使用起來跟諮商初步說的話差不多,是一個第一步抒發情緒的好出口」、「真的有治癒的感覺,心情不好的時候找它聊,總是可以接住我的情緒」、「真的比某部分醫師、諮商師還能抓得到關鍵重點,滿有安慰療效作用」。
但也有人認為,有心理創傷還是應該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心理創傷去掛號身心科還是打張老師,不要跟機器人在井裡取暖」。
還有人指出,ChatGPT是透過大量資料訓練出來的,因此能輕易選出適合對應場景的話,而人有自己的情緒,有時不一定能相互理解。但AI終究只是程式 ,「可以當參考,但別太寄託情緒」。
原PO也贊同相應的觀點,並指出三個需要注意的地方,「1.不依賴;2.保持自我省思;3.不影響與現實人類的互動」。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
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