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等生成式AI(人工智慧 )掀起熱潮,台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今天舉辦線上講座,學者提醒,AI可減輕研究者的負擔,但也可能被特定團體操控,仍須人工檢驗內容。
美國人工智能公司OpenAI開發聊天機器人ChatGPT連日來引起各界討論。台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今天舉辦「生成式AI對研究與學術倫理的影響」線上講座,吸引約4000名民眾線上觀看。
國家衛生研究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長孫以瀚在講座中提到,生成式AI是一個具革命性的新工具,未來勢必改變人的行為,人必須做出調整,才能適應及利用AI。
孫以瀚指出,生成式AI可用於整理文獻、修改程式、修改英文,減少研究者投入的心力,以更專心聚焦於創新。但另一方面,AI也可能被特定團體操控,透過訓練用的資料庫,影響AI生成的內容。因此使用AI時,仍需要人工檢驗內容,並思考如何突顯自我的創新與價值。
陽明交通大學副校長周倩表示,學術發表是學界之間、學界與社會大眾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基於學術倫理誠實及透明原則,研究中使用生成式AI工具應適當揭露。
周倩提到,目前部分學術出版商已針對生成式AI發布相關的政策,包含生成式AI工具不可作為學術發表的作者,或是規定須於方法或聲明中揭露使用AI工具。
成功大學外國語文學系主任劉繼仁表示,從英文學術論文寫作的脈絡出發,並分享自身測試ChatGPT的結果。他提出,研究者使用AI工具時,應給系統清晰、詳細的提示,建議可分段給予提示,最後仔細檢查所生成的內容,確保系統資料的準確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