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媒體平台Instagram 近期推出了一系列保護措施,以減少青少年長期使用手機帶來的問題。不過專家認為這樣的改變恐怕是「治標不治本」,無法真正解決長時間使用螢幕對青少年大腦發展的長期影響。
據《鏡報》(Mirror)報導,Instagram推出的保護措施,主要是針對16歲以下的使用者,軟體更新包含「預設私人帳號」、「限制標註與私訊」、「內容篩選」和「使用時間限制」。
16歲以下的使用者帳號將會自動預設為私人帳號,因此只有認識並追蹤的使用者才能看到他們的貼文和限時動態。除此之外,陌生人也不能標註或私訊青少年使用者,藉此提升使用安全。軟體也會自動啟用敏感內容機制,替年輕的使用者過濾不恰當的內容,並且在每使用超過一小時時跳出提醒,要使用者休息,也會在夜間跳出提醒讓他們關閉軟體去睡覺。
紀錄片《Swiped》針對青少年使用手機問題做出實驗,讓參與的孩子們停止使用智慧型手機。參加者停用手機後,不只每晚睡眠至少增加一小時,憂鬱相關情緒減少了17%、焦慮感也減少18%。
佩里(Kris Perry)是兒少媒體研究機構「Children and Screens」的執行董事。她指出,青少年平均每天花8到10小時盯著螢幕看,對他們的整體發展都造成很大的威脅。長時間使用手機不僅會讓人減少與外界互動,更會影響青少年的同理心發展,導致未來社會協作、融入與凝聚力下降。
佩里認為,Instagram所做的這些措施「可能有效,但不夠全面」。她批評,這類社群媒體的問題是基本設計,這些社群平台在設計時就故意設計得讓人「黏著不放」,所以才會讓人如此著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