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臉書列入優先開發的「兒童版 IG」有什麼問題?竟讓美國44州總檢察長致函祖克柏

臉書將「兒童版 IG 」列入優先開發。路透
臉書將「兒童版 IG 」列入優先開發。路透

這樣的兒童社群服務是否能真的能夠發揮功用,像是一個十一歲的孩子不會去用一個為七歲以上兒童設計的「幼稚網站」,在心理發展上想要轉往成熟的內容,如此一來反而讓那些使用兒童版的孩子承受在同儕間另一種社交壓力?

隨著接觸科技產品的年齡下放,兒童在軟體上的使用權益也成為科技巨頭們不得不正視的問題,像是 Google 推出 YouTube Kids,協助家長透過獨立平台與工具監護兒童觀影內容,保護兒童身心發展,到今年三月社群巨頭臉書也在國會聽證會透露開發兒童版 Instagram,隨後在官方證實這項計畫,卻持續受到反對的聲浪,聽到兒童版 IG 美國的官員並不開心。

掀起極大反對聲浪:美國 44 州總檢察長致函祖克柏

即便臉書在先前不斷強調,兒童版 IG 上無廣告,也會將安全與隱私作為開發首要考量、找尋兒童身心健康發展以及隱私保護相關專家當顧問,臉書認為比起讓未滿 13 歲兒童直接潛入一般版 IG(官方目前的政策限制 13 歲以下的兒童使用 IG,除非是由父母或經紀人等成年人來代為管理帳號),透過量身打造給兒童空間,減少向家長撒謊的情況,也協助父母能了解與監控兒童使用社群的狀態。

臉書過去的確未能在其平台上保護兒童的福利,潛在的性剝削、網路霸凌問題,也激起兒童安全專家的關注。週一,美國 44 州總檢察長致函給臉書執行長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要求臉書放棄這項計劃,兒童作為獨立平台乍聽是保障兒童網路安全,但為什麼美國官方會如此不悅呢?

總檢察長認為社群媒體 的使用可能不利於兒童的健康,並告訴臉書,兒童並沒有能力應對社群媒體帳號上的挑戰。此外,臉書過去的確未能在其平台上保護兒童的福利,潛在的性剝削、網路霸凌問題,也激起兒童安全專家的關注。

目前看來,Facebook 並不是在回應需求,而是創造需求,因為該平台主要吸引那些不會擁有 Instagram 帳戶的孩子。出於各種原因,針對幼兒的 Instagram 平台有害無益。司法部長敦促臉書放棄啟動這個新平台的計劃。

兒童版 IG 有什麼問題?臉書不良紀錄、未考量兒童心理發展

臉書兒童版 IG 義正辭嚴,但歷史的事件卻讓上述的立意全然失去說服力,還記得先前另一款針對年輕用戶推出的 Messenger Kids,就在幾年前爆出出現隱私漏洞,陌生成人可以滲透到群組和平台上大批的兒童聊天,當然臉書也聲稱這些問題已經修復,但是卻也大大傷及外界對臉書兒童產品服務的信心。

臉書先前的「不良紀錄」,大大傷及外界對臉書兒童產品服務的信心。路透
臉書先前的「不良紀錄」,大大傷及外界對臉書兒童產品服務的信心。路透

或許你會說,爆出隱私漏洞的產品服務又不是只有 Messenger Kids,Google 也曾經失手,過去曾因未經父母同意,非法收集兒童數據訊息被指控,我們自己所使用的服務隱私資安問題也層出不窮。

然而,在這款專為兒童而生的 IG 產品,對不法人士侵害兒童權益就直接成為是一個鮮明的攻擊標的,當兒童身心發展尚未完全下,面對資料的曝露更難自我保護,身為家長實在沒必要徒增這樣的風險。

不僅如此,還有一個更嚴重的問題,這樣的兒童社群服務是否能真的能夠發揮功用,兒童專家認為,在心理發展的角度,像是一個十一歲的孩子並不會去用一個為七歲以上兒童設計的「幼稚網站」,大多都會想要轉往成熟的內容,如此一來反而讓那些使用兒童版的孩子承受在同儕間另一種社交壓力。專家認為,即便一樣是按照年齡區分,也都無廣告,兒童版的社群產品和兒童版的影音服務還是具有差別的,社群互動和按照版位區分的影片內容實質概念不同,兒童版 IG 這樣的社群服務是否還有意義,還是只是引發更多的潛在的安全問題與分歧,引響兒童身心發展。

對臉書來的想法是,反正兒童本來就會上網,不如就開發一個專門的場域讓家長放心,也為此推為優先開發項目,由 IG CEO Adam Mosseri 監督,並找來YouTube Kids 的幕後人才加入以彰顯他們的專業,Facebook 副總裁 Pavni Diwanji 帶領這項計畫,Diwanji 曾帶過 YouTube Kids 還有 Google 以兒童為受眾的產品。

Google 推出 YouTube Kids。美聯社
Google 推出 YouTube Kids。美聯社

至於臉書會願意放棄嗎?目前看來並沒有,他們繼續強調優先考慮安全和隱私,也將與兒童發育方面的專家進行磋商,也展現與美國司法部長在內的立法者和監管者合作。後續是否會引發專家更多積極的反對,讓臉書因為更多輿論壓力而放棄呢?只能靜觀其變了!然而,不論是否有專為兒童而生的產品,保護兒童仍然是由最貼近的父母開始,對於科技服務的發達下,如何給予兒童正確知識,監護其使用方式,這是平台永遠無法取代的責任。

《本文作者Anny,原文刊登於合作媒體INSIDE,聯合新聞網獲授權轉載。》

本日熱門 本周最熱 本月最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