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銀行報告指出,加密資產相關的金融服務早期是由中心化的機構提供,稱為「中心化金融」(CeFi);近年來新發展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則是透過區塊鏈上自動執行的智能合約,能在無需中心化中介機構的情況下,提供加密資產相關的金融服務,而DeFi可能滋生資訊不對稱與詐欺風險、市場誠信風險、非法活動風險、營運與技術風險、治理風險和外溢到傳統金融市場等六大風險。
央行表示,目前DeFi市場上投入的資金超過900億美元,惟因資安問題常成為駭客的攻擊目標;Chainalysis統計今(2022)年前四月全球共有約當16.8億美元的加密資產遭竊,DeFi即占97%。
DeFi可能的風險,首先是資訊不對稱與詐欺風險,DeFi通常透過網紅等管道宣傳,但由於資訊不實或廣告不當,投資人並未能充分瞭解相關風險。DeFi在近期炒作下,已吸引不法人士用於詐欺與其他不當行為,特別是DeFi能快速、匿名地提走資金,受害者的損失通常無從追索。
第二,市場誠信風險。DeFi可能會出現交易與價格操弄,以及利益衝突等風險。
第三,非法活動風險。許多DeFi並未遵循反洗錢與反資恐(AML/CFT)規範,可能形成洗錢與資恐的缺口。
第四,營運與技術風險。DeFi技術尚不成熟,常受到網路攻擊。
第五,治理風險。許多DeFi的運作看似去中心化,但由於開發團隊有修改DeFi智能合約的實質權力,DeFi的治理實際上是由開發團隊全權控制,相關治理機制並不透明。
第六,DeFi與傳統金融市場間的連結雖尚有限但在增長中。DeFi常使用的穩定幣,可能是以傳統金融商品作為擔保資產;傳統金融機構涉入DeFi領域卻沒有接受相應的監管規範,很可能會導致風險外溢到傳統金融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