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阿凡達》、《玩命關頭7》幕後推手!台灣工程師馬萬鈞 「玩臉」玩進奧斯卡

照片提供:104掌聲
照片提供:104掌聲

浴室藍光裡,手機刷到小金人

美國Google軟體工程師馬萬鈞2019年獲得「奧斯卡科學技術成就獎」,是繼導演李安,第二位獲得奧斯卡獎的台灣人。這是馬萬鈞和團隊第三次報名,前兩次都被打槍,第三次才得獎。「我記得,那時候我在台灣,半夜兩三點,在很暗的浴室,我用手機刷網,你可以想像我臉上泛著手機藍光,刷到奧斯卡公布的得獎名單,哇!我真的…真的…大半夜的,太太和小孩在旁邊睡覺,我又不可能去通知所有人。」

馬萬鈞和團隊打造「數位演員」的技術拿下奧斯卡,已運用在四十多部電影特效。例如:2008年《班傑明的奇幻旅程》皮膚皺摺、老態龍鐘的布萊得彼特;2009年《阿凡達》住在潘朵拉星球卻有感知智慧能力的藍色納美人;2013年他《玩命關頭7》主角之一保羅·沃克(Paul William Walker IV)在拍攝期間車禍過世,掃描保羅·沃克兩位弟弟的頭型和臉部表情,讓「數位版」保羅·沃克完成影片拍攝。馬萬鈞也前進美國白宮,幫前總統歐巴馬拍白宮畢業照。

他還記得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名字躍上大螢幕,他趕快拿起手機拍照,那時在大直美麗華戲院,當所有人散場,只有他留下來看到最後。他既興奮也感慨,因為後製特效人員的名單一定擺在credit(演員表)最後。

人臉辨識 能玩能編能偵測

「基於球體上的偏振漸層光源」讓馬萬鈞和團隊拿下奧斯卡。「先在實驗室裡建一個大型球體,球體上安裝各種不同的光源,請演員進到實驗室,做出五、六十種不同的表情,每個表情拍下十幾張照片,再把資料轉化為3D模型、以及會動的動畫模型。因為光源很精細,可以照到皮膚的光澤、膚色、毛孔,當人的臉部一有動作,皮膚和毛孔就可以跟著變形,最大好處就是擬真度提高。」

閱「臉」無數的馬萬鈞說,人光是笑,就有微笑、大笑、真心的笑、和虛情假意的笑,就像FBI觀察嫌犯臉部表情一樣,人臉辨識涉及面部編碼系統(coding system),也可以運用在犯罪行為學。

土生土長台大生 自找資源前進美國

馬萬鈞不是ABC,也不是留學生,他和多數莘莘學子一起穿越大學聯考窄門,大學考上台灣大資工系,一路從學士,念到碩士、博士。

「因為不知道大學畢業要做什麼,念研究所的成本也很低,很自然就念了碩士和博士;後來因為學校環境太舒適了,博士一念八年,人家四年就畢業了。」直到人生軸線的疑惑愈來愈多「當老師是我未來想做的事情嗎?」馬萬鈞對同質化的生活按下暫停鍵,他渴望換個環境。

他如何成為美國Google的AR、VR工程師?

馬萬鈞如何成為美國Google的AR、VR工程師?

【本文章由104 Be A Giver掌聲授權提供,更多精彩內容請見104掌聲

本日熱門 本周最熱 本月最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