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M1處理器打破產品界線!你要選「可觸控的Macbook Air」或是「不能觸控的iPad Pro」?

今年的蘋果春季發表會中,「隱藏的主角」M1處理器可以說是火力全開,不但在iPad Pro 11 吋和 12.9 吋的新機用了M1處理器,並且在iMac 24 吋也同樣用了M1處理器。不過,這不由得讓我們想起去年M1處理器首發之前有一個傳聞,那就是MacBook Air 這條產品線可能要砍掉了。

MacBook Air 在蘋果的產品線中,特色就是輕薄。不過,其實後來搭載 Apple Silicon 後,13 吋的 MacBook Air 和 Pro 在性能以及功能性上的差異越來越小,讓MacBook Air與入門級的MacBook Pro 兩者之間的定位顯得有點模糊。雖然後來在發表會上證明了,消失的並非MacBook Air ,而是MacBook。但這也透露出了一個訊息,那就是蘋果產品之間的垂直「界線」正在逐漸消失。

而現在,似乎蘋果產品之間的橫向界線也正在消失。

你要「可以觸控的Macbook Air」或是「沒有觸控功能的iPad Pro」?

來看今天的發表搭載M1處理器的iPad Pro ,兩種尺寸的 iPad Pro 均搭載蘋果自行研發的 M1 晶片,可帶來 8 核心 CPU 效能表現,速度最快可提升 50%,而它的 8 核心 GPU 表現則有助於用戶使用 iPad Pro 繪圖時,效能最快可提升 40%,據蘋果表示,當用來建構複雜的 AR 模型或玩手遊時能獲得順暢的處理速度。

此外,iPad Pro 也升級支援 5G 行動網路、WiFi 6,同時也是首款支援 Thunderbolt 連接埠的 iPad 產品,傳輸速度可達 40Gpbs,未來用來傳輸大量素材也沒問題。這些其實都是以往筆電才會需要的功能,蘋果這樣的設計,很明顯勢將iPad Pro的地位又往工作平台再提升了一步。

如果再搭配配件,像是 Apple Pencil 2 和巧控鍵盤等,iPad Pro無論是在效能上或是操控性上,可能不但可以完全取代MacBook Air ,甚至還可以做到更多。而在續航力上,雖然不像M1版的 MacBook Air 宣稱無線上網時間最長可達 15 小時,但是官方表示以iPad Pro 12.9 吋來說,內建 40.88 瓦時電池,使用 Wi‑Fi 無線上網或觀賞影片最長可達 10 小時也是相當夠用了。

所以,過去我們印象中覺得平板畢竟還是偏娛樂用途、筆電偏工作用途的印象,這次至少在蘋果的產品線中已經將兩者的界線模糊化了,甚至在差不多的效能之下,iPad Pro還支援觸控,能夠應用的範圍更多更大。

但是,在此同時,我們需要更新的第二個印象就是以往覺得「平板比筆電便宜」的印象也必須要修正了。以相近似的尺寸來說,12.9 吋 iPad Pro 128GB,8 核心CPU、8 核心GPU,台灣官網售價是 34,900 元起,容量最低從 128GB 至最大 2TB 共五種。

而我們來看差不多的規格下,M1版本的MacBook Air ,採用13.3 吋 Retina 顯示器, 8 核心 CPU 與 8 核心 GPU、512GB 儲存空間版本售價為38,900元。

當然如果細就規格的話,可以分析的點還有很多,包括像是iPad Pro你需要另外購買鍵盤、觸控筆,Macbook Air還有觸控板等等......但是至少對於有生產力需求的創意工作者來說,iPad Pro與Macbook Air似乎已經並不是兩種產品、而是可以放在同一個水平點上放在一起比較的產品了。

對於他們來講,Macbook Air可能變成「沒有觸控功能的iPad Pro」、或是iPad Pro變成「可以觸控的Macbook Air」。

當然,再往下來看如果再把七色的Apple iMac 納進來看,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

看起來七彩繽紛的 iMac ,其實就像是只是更大一點尺寸、需要隨時插電的iPad Pro而已。事實上,從發表會上蘋果展示的拆機布局來看,24 吋 iMac 的內部確實簡單到不行,基本上只用了下方一小條位置安裝主機板,其他部份幾乎都是空的。

去年的M1處理器發表會,我們對於蘋果的自研晶片到底是否會成功或許還有點半信半疑。不過,今天的發表會之後,才算是蘋果M1處理器正式開始發功,整個M1處理器帶來的效應應該要從現在開始才是正式算起。

蘋果的產品線正因為M1處理器而變得模糊,未來你考慮的可能不再是你要買一台平板、或是你要買一台筆電,而是依靠「內在」選擇你要的產品。而這一點,目前來說正是他的對手們所無法做到的。

而英特爾真正的考驗,也可以說從現在才開始。

《原文刊登於合作媒體T客邦,聯合新聞網獲授權轉載。》

本日熱門 本周最熱 本月最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