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蘋果Vision Pro「未來科技」!目光注視、手勢操作更直覺
蘋果在日前已經在台灣市場開放預訂Vision Pro,並且將在12月17日正式開放銷售,目前初期的店內體驗預約更已經額滿,必須等到更晚之後才能預約。筆者在先前已經曾在美國進行短時間體驗,而此次藉由提前在台灣地區以相同規格體驗的感受,分享為什麼必須實際到店內由工作人員手把手引領體驗。
以台灣地區提供體驗服務,實際上完全比照目前在美國境內Apple Store的規格,其中在信義區A13的Apple Store將比照蘋果總部訪客中心提供偌大的長形沙發供消費者舒適坐著體驗。而在台北101購物中心內的Apple Store由於空間相對小一些,因此體驗區相對也會縮小一點,但仍不影響體驗感受。
另外,目前在所有開放銷售Vision Pro的國家地區,蘋果都會在其Apple Store規劃Vision Pro體驗專區,供消費者預約體驗時段,而消費者也能預留約45分鐘至1小時左右時間,在工作人員引導下沉浸地體驗此款被蘋果譽為未來運算設備的產品特色。
為什麼一定要實際體驗?
很多人一定都曾聽過別人體驗虛擬視覺頭戴裝置的感受,甚至自己也可能借過別人的虛擬視覺頭戴裝置使用,但整體感受或許很難想像,甚至可能留下不好感受。
其中因素可能包含很難想像他人描述的體驗感受,或是借用他人的裝置,卻不知道如何好好使用,導致前期使用體驗不佳,甚至影響後續使用意願,而這些都是蘋果希望避免發生情形,因此鼓勵消費者實際預約體驗Vision Pro,藉此感受蘋果在此類產品與其他品牌設計思維不同之處。
畢竟每個人的頭型、眼距、近視與否等條件差異,都有可能影響虛擬視覺頭戴裝置使用差異,加上目前Vision Pro定價也不算親民,因此與其麻煩他人借用,倒不如走一趟門市實際體驗,還可以在體驗過程由工作人員輔助。
更貼合個人的體驗
由於每個人的頭型、眼距,以及近視情況差異,為了更快將Vision Pro調整為符合消費者條件,工作人員會先透過手上的iPhone讓消費者拍攝個人臉譜,透過iPhone上的Face ID功能確認個人頭型等資訊,讓工作人員可以正確調整遮光罩與頭帶配件尺寸,甚至消費者有近視或老花情形也能透過現場設備進行簡易驗光,藉此搭配蔡司磁吸鏡片一同體驗。
而目前Vision Pro提供兩種頭帶配件,分別為僅包覆後腦杓部位的單圈編織頭帶,以及額外提供頭頂支撐力道的雙圈頭帶,以便利性及舒適性來看,單圈編織頭帶會比較適合,但如果以穩定性來看,還是透過雙圈頭帶會比較好,在門市體驗時也能依照個人需求進行更換。
實際體驗
先前已經有不少人已經體驗過Vision Pro,因此筆者這裡不再特別重述。但必須說的是,相比剛推出時候的韌體版本,目前提供的visionOS 2其實修正不少手勢問題,讓使用者能更直覺操作Vision Pro功能。
不過,在一開始設定的時候,切記盡量保持頭部不動,並且僅以眼球轉動方式改變注視位置,不要像筆者一開始因為好奇,結果在設定過程不停轉頭東張西望,導致初期設定時的定位識別會有錯亂情況,造成後續難以正確判斷手勢,結果必須重新設定。
而在完成設定之後,就可以開始體驗Vision Pro功能,同時也能感受配合目光注視、配合手勢即可直覺操作各類功能、服務的體驗。
在工作人員引導過程中,除了會了解如何配戴Vision Pro,同時也會了解如何透過目光與手勢搭配來操作介面功能,例如必須透過目光注視特定選項,才能配合手勢進行點按或拖拉,甚至進行縮放、滑動等,除了需要打字輸入時會需要大幅度移動手部,其餘時候基本上都只要將手放在固定位置進行微幅動作即可完成操作。
必須要講的是,相比HTC、Meta等品牌推出的虛擬視覺頭戴裝置多半透過手持控制器進行操作,或是藉由識別手勢相對移動位置來對應虛擬視覺中的操作介面,蘋果在Vision Pro的操作邏輯是建立在判斷「注視」位置,接續再進行手勢識別的相應操作,雖然感覺上似乎沒有太大差異,但過程中卻能減少隨時識別手勢及位置的運算流程,進而可將更多運算效能集中在內容互動呈現,同時操作反應也會相對較快。
但前提是在一開始的設定必須確實完成,否則可能會像筆者一樣,在識別設定過程中產生一些誤差,導致後續操作時可能會有延遲等情形,這樣就會造成使用過程出現「手演不協調」的窘境 (後續還是可以透過重新設定進行調整)。
至於整個體驗流程,會透過內建App如相片等展示Vision Pro使用感受,包含更沉浸的影像觀看,以及看自己的手掌心即可透過掐指動作呼叫主頁,或是將掌心翻過來即可顯示快速功能等基本手勢操作,另外就是會讓消費者習慣先以目光注視操作項目,再透過手勢操作的體驗。
整個體驗過程會簡單讓使用者從單純內容觀看,一直到需要活動雙手、甚至扭動身體進行互動的遊戲,以及包含與Mac機種藉由AirPlay方面連動,讓消費者能在Vision Pro呈現的大尺寸虛擬視窗,甚至多虛擬視窗方式使用Mac完成各類工作。
另外,體驗過程中也可以感受Vision Pro搭載的空間音效輸出功能,讓消費者能維持與外界保持「溝通」的情況下,在使用Vision Pro觀看各類沉浸體驗內容時,依然可以透過聲音感受如臨實境的衝擊。
個人觀點
蘋果在公布Vision Pro時,曾表示此產品將成為未來運算設備,但如果是以當前眾人都習慣使用手機的想法來看,可能會認為是個笑話。
不過,如果從科幻角度來看,現在眾人使用的智慧型手機其實也是更早時代難以想像產物 (當時甚至還僅想像移動通話功能,還沒想到會有更多網路應用服務可用),因此未來虛擬視覺頭戴裝置又何嘗不可能成為日後主流的隨身運算設備?
當然現在難以想像的原因,還包含此類裝置仍難以隨身攜帶,同時也顯得厚重,只是如果未來這些裝置可以變成一般眼鏡尺寸,甚至隨著半導體、電池技術進步,讓此類裝置可以維持全天,甚至更長的使用時間,或許就會成為日後主流運算裝置。
而蘋果在Vision Pro企圖改變的,其實不是更好的顯示效果 (當然以目前單眼4K解析度的表現已經相當不錯),而是在更好的使用體驗。從蘋果的設計思考來看,顯然認為好的內容會有更多人創造,但好的操作體驗卻是要從根本做起。
因此在Vision Pro的使用體驗中,無論是操作直覺性,或是視覺感受的沉浸感,甚至加入更多可依照個人體驗調整的沉浸比例,其實都是Vision Pro的優勢。另外,與蘋果自己的產品生態連接使用,更是Vision Pro使用體驗的誘因之一。
雖然目前有傳聞蘋果與Sony合作,計畫將PlayStation VR2的手持控制器與Vision Pro結合,但以Vision Pro的目光注視與手勢搭配的操作體驗,其實也已經相當直覺,並且可以對應諸多操作需求。
《原文刊登於合作媒體mashdigi,聯合新聞網獲授權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