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慶30歲生日!網路之父伯納李推動「全球網路契約」以杜絕惡棍
想想看,你的一天是怎麼過的?
早上起床睜開眼先看的,是手機裡的訊息,而不是枕邊人;到公司上班打開電腦,收發信、傳文件都靠雲端連結;突然被叫進會議室開會,對面沒坐人、只剩台螢幕,因為用遠距開會系統,或是免費的skype;中午出外用餐,老闆從Line不斷傳來命令,急忙趕回辦公室處理。
好不容易騰出點休息時間,多數人卻偷偷登入臉書,看看朋友圈最近動態,不是分享去哪玩、就是吃美食的照片,讓人羨慕不已。正準備到網路商場逛逛時,卻有熱中政治的友人不斷餵食新聞訊息,還附加一堆慷慨激昂的留言。
終於撐到下班了,正急著用手機查閱網路地圖,才順利找到跟朋友約定的餐廳;忙了一天回到家匆忙梳洗,準備就寢時,又傳來郵件的訊息聲,發現老闆發來一堆待辦事項……。
現在我們幾乎離不開網路了。離了網,就好像被斷水斷電,無法工作,連基本的社交、娛樂、聯繫都做不到,彷彿自絕於世界之外。
但,讓世界更快速運轉、更豐富有趣、儼然成為人類生活必需品的網路,是否也帶來其他副作用?
網路問世屆滿30年,全世界網民數量超過30億人,光中國就有7億多位網民。
網路之父,籲世人關注網路危機
3月12日,是網路誕生30週年的日子。
1989年,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工作的英國科學家伯納李(Tim Berners-Lee),成功傳出第一則透過網路發送的訊息,第一個網站 info.cern.ch. 就架在自己的桌機, 被譽為「全球資訊網絡」(World Wide Web)的誕生日。
而他放棄申請專利、讓全世界共享網路的決定,不僅對往後30年的資訊科技和社會變遷產生強大影響力,也讓電子郵件、雲端服務、社群媒體、應用程式(Apps)等依附網路而生的工具,滲入人類生活,更徹底改變了科技應用、文化教育、新聞傳播等產業的走向和命運。
但擁有網路的世界,真的變得更美好了嗎?
被譽為「網路之父」的伯納李,近年不斷發出警語,提醒世人關注網路科技帶來的副作用與黑暗面,擔憂愈來愈多「網路惡棍」正威脅全球安全。
在網路30歲生日這天,伯納李發表一封公開信:「30 years on, what’s next #ForTheWeb?」憂心忡忡地寫道:
「今日,世界上一半的人都可以上網,網路發展出:公共廣場、圖書館、辦公室、商店、學校、電影院、銀行等多種型態,幫助邊緣化的群體發聲,讓我們的生活更輕鬆。可是,它也為騙子製造了機會,讓散播仇恨和犯罪更容易。網路已經被一群惡棍和酸民挾持,在各地操縱人心,讓懷有惡意的人透過傳播錯誤訊息,獲取經濟或政治利益。」
這並非危言聳聽,以往網路產生的後遺症,不過是垃圾郵件、釣魚詐騙、個資外洩等不良行為。今天,愈來愈多故意散佈的假新聞(fake news)、鼓動社會對立的偏激言論、甚至是存有政治動機的網路犯罪與駭客入侵,在各地不斷蔓延。2013年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全球風險報告》(Global Risks Report )就曾警告,難以掌控、無法消滅的,特別是運用高階軟體和機器人大軍的網路惡意訊息,猶如新時代的「數字野火」(digital wildfires),成為全球一大風險。
此後,關於如何防堵暗黑網路及仇恨言論的論述和研究,彷如雨後春筍般崛起,《遠見》也曾在去年製作「謊言台灣」封面故事加以探討。可惜至今仍無治本之道,情況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跡象。
三大副作用,皆難以根除
伯納李觀察網路走偏有三個原因:
1. 惡意攻擊,特定機構發動的駭客攻擊和網路犯罪行為。
2. 系統設計缺失,如仰賴廣告的商業模式,對經營者提供錯誤的誘因(如衝流量、賣個資),反助長負面資訊傳播,犧牲掉使用者權益。
3. 始料未及的副作用,當初為鼓勵資訊流通、打造全球共享資訊平台的網路,如今反而激化了社會對立,大家都困在同溫層的資訊濾泡,並未因此變得更開明。
他認為第一種原因(惡意攻擊)無法根除,只能透過科技和法律遏止,第二種原因(系統缺失)須檢討業者的經營模式,但你要商人跟錢過不去,很難!最棘手的是最後一項(始料未及),這不能只怪政府失職或歸咎人性本惡,而是必須對目前運作的網路系統進行調整和修正,無疑是超級複雜且難度超高的大工程。
(作者/高宜凡 本文出自2019.03.30《遠見》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