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手玩/螢幕尺寸增加為15.3吋的MacBook Air 15 優勢顯然不只是在「變大」

聯合新聞網 楊又肇

在今年WWDC 2023期間,蘋果宣布推出將螢幕尺寸放大至15.3吋的新款MacBook Air 15,硬體規格一樣搭載M2處理器,並且提供太空灰、銀色、金色與藍色四款配色,標榜成為市面上最輕薄的15吋筆電,厚度僅有11.5mm。筆者藉由一段時間體驗,確認此款筆電特色是否僅將螢幕放大。

整體規格設計,15.3吋的新款MacBook Air 15依然採用M2處理器設計,一樣採無風扇設計,電池續航力更可對應長達18小時的續航表現,螢幕同樣維持瀏海設計,讓螢幕整體可視面積增加,缺點自然是螢幕上方會有一塊明顯缺口。

而筆電整體重量因螢幕變大而增加至1.5公斤左右,雖然讓MacBook Air 15變得那麼不「Air」,但好處在於螢幕尺寸增加至15.3吋,讓過往大尺寸MacBook使用需僅能選擇15.6吋或16吋MacBook Pro的情況,能有額外更符合預算的選項,相比大尺寸設計的Macbook Pro則依然有相對輕便重量表現。

雖然大尺寸螢幕僅對應500nits亮度表現,並且未支援高畫面更新率表現,但仍對應10億色顯示效果,同時機身也將擴音喇叭增加至6組,更因為出聲位置放在轉軸處,使得聲音輸出表現更像是直接從螢幕發聲。其他規格,則包含採用1080P視訊鏡頭、同樣搭載MagSafe磁吸充電埠,連接埠並未因螢幕尺寸變大而增加,仍在左側維持兩組設計,並且支援Tunderbolt 4規格,同樣內附雙USB-C充電器。

讓Mac筆電選擇更加完整

推出15.3吋的MacBook Air 15,意味蘋果讓MacBook系列機種選擇更加完整,藉此吸引更多市場使用需求,同時也能擴大MacBook Air系列產品選擇。

整體設計元素則維持與13.3吋的MacBook Air 13一樣,厚度甚至僅增加0.02公分,螢幕下緣同樣也去除「MacBook」字樣,加上瀏海設計更讓螢幕視覺範圍更大,搭載的M2處理器更採用8組核心CPU與10組核心GPU設計,意味15.3吋的MacBook Air 15可以定位為MacBook Air系列的「Pro」級別機種,讓運算效能更接近MacBook Pro定位,但重量則更加「Air」。

電力續航表現則得利於M2處理器設計,因此在蘋果標榜連續播放影片能對應長達18小時續航的電力表現之下,對於筆者平常需要瀏覽大量網頁、處理文字與圖像內容,偶而會有影片剪輯與觀看的工作使用模式,平常出門在外幾乎不用再找插座充電 (其實先前使用13.3吋版本時就幾乎能對應全天工作使用續航需求),只是還是會習慣一併帶著充電器與連接線材出門,但是可以藉由換成目前越來越普及的清重量、高瓦數充電器減少重量,同時也能同時幫手上的iPhone等產品充電。

與MacBook Air 13.3吋的選擇比較?

相比同樣搭載M2處理器的13.3吋版本,MacBook Air 15在實際效能其實沒有太大差異,但如果是會需要使用GPU運算效能的話,由於MacBook Air系列機種採無風扇設計的被動散熱系統,因此相比13.1吋版本能有更大散熱效率,因此需要經常瀏覽多媒體影音內容的話,MacBook Air 15會有相對較好表現。

不過,如果是需要處理更複雜的影音剪輯,或是執行運算負載較高的應用軟體,其實建議還是考慮選擇MacBook Pro等級機種,同時也建議將記憶體容量加大至16GB以上,預設提供的8GB容量版本其實會讓整體使用有些侷限,尤其在瀏覽器開啟分頁數量增加之下,會讓記憶體佔用量大幅增加。

至於儲存容量就看個人實際使用需求,如果像筆者主要以圖文內容處理為主,並未有大量影音處理需求的話,其實256GB儲存容量搭配外接儲存設備,或是網路儲存空間就已經足夠,雖然透過單組SSD的存取速度相對較慢,但也已經足夠。

以筆者目前在家是以16吋MacBook Pro 16工作為主,出門則是以13.3吋MacBook Air 13為主的情況,似乎也能將出門使用機種「升級」成15.3吋的MacBook Air 15。不過,如此一來平常就只能使用雙肩背包,或是較大的側背包攜帶筆電,可能無法像13.3吋機種那樣輕便,而好處則是在外也能有像在家一般的工作體驗 (螢幕部分)。

相關連結:

動手玩/換上M2處理器、身形不變的13.3吋MacBook Pro

MacBook Air 15與MacBook Air 13.3大致效能比對:

以相同軟體進行比較,可以看見兩者硬體效能其實不會有太大差異,甚至在CrossMark測試分數總和還是由13.3吋版本領先。

但如果以需要更多GPU運算負載情況來看,15吋版本則會因為內部散熱空間增加而有優勢。

MacBook Air 15成為更輕薄的遊戲筆電新選擇?

在蘋果於WWDC 2023期間宣布向開發者推出Game Porting Tools工具資源,讓遊戲開發者能將現有Windows遊戲更直覺帶到Mac機種,筆者此次也將15.3吋MacBook Air 15升級至開發者測試版本的macOS 14 Sonoma,藉此感受在搭載Apple Silicon處理器的Mac機種遊玩遊戲感受。

相比最初必須透過蘋果指引說明藉由終端機下指令,並且下載安裝XCode、Game Porting Tools等工具,目前已經有不少開發者提出更簡單的方式,讓想要嘗鮮的人可以更容易體驗。例如此次筆者使用的新版Whisky,便是標榜僅需額外下載Game Porting Tools安裝檔案,就能透過幾個步驟完成設定,接下來就能以軟體容器方式在Mac上執行Windows遊戲內容。

而從目前透過Game Porting Tools「移植」的Windows遊戲內容,在MacBook Air 15上的執行表現,其實都還算是能在接受範圍,但還是有一些限制,例如遊戲用到微軟DirectX 11或DirectX 12 API內容的遊戲,有很大機率會無法正常運作,但從筆者接連透過Battle.net下載《暗黑破壞神》等遊戲,以及透過Steam下載《古墓奇兵》等遊戲內容,都能在MacBook Air 15上順利執行,只是有部分內容細節可能還無法完整運作。

不過,從Game Porting Tools工具設計實際上是讓開發者評估將Windows遊戲移植到Mac平台可行性,並且配合細節調整即可在Mac機種上運作,最終目的還是希望吸引更多開發者在Mac平台上提供遊戲內容,而非將Game Porting Tools工具當作Mac平台日後使用功能,因此預期之後會有更多遊戲業者將遊戲內容帶到Mac平台,尤其在今年WWDC 2023找來著名遊戲製作人小島秀夫背書,顯然能說服更多遊戲業者透過Mac平台發行遊戲。

其實從《古墓奇兵》系列遊戲除了在Windows PC與家用主機平台發行,同時也推出對應Mac平台版本,足見Mac機種具備能夠支撐3A等級遊戲作品效能,只是礙於跨平台開發本來就需要負擔額外成本,加上許多Windows PC遊戲仍受限使用微軟DirectX API資源,但是在蘋果能透過Game Portig Tools快速將絕大部分編碼轉換成可在Mac環境下運作,開發者僅需針對部分細節進行微調,意味能大幅簡化遊戲開發流程。

而目前也有越來越多遊戲採Unreal Engine、Unity等工具開發,讓遊戲業者能更容易將遊戲內容帶到Mac平台,加上蘋果也大幅簡化遊戲移植到Mac平台難度,或許接下來就能預期更多遊戲業者將遊戲帶到Mac平台。

《原文刊登於合作媒體mashdigi,聯合新聞網獲授權轉載。》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