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共同創辦人、「摩爾定律」提出者逝世 享壽94歲
Intel稍早證實,其共同創辦人、著名「摩爾定律」 (Moore's Law)提出者Gordon Moore,已經在美國夏威夷時間3月24日於自宅過世,享年94歲。
有電晶體之父之稱的William Shockley離開貝爾實驗室,並且創立Shockley半導體實驗室時,Gordon Moore與Robert Noyce、Julius Blank、Eugene Kleiner、Jean Hoerni、Jay Last、Sheldon Roberts及Victor Grinich一同加入,隨後在短時間內不滿William Shockley管理方式而離開,因此包含Gordon Moore在內8人被William Shockley稱為「八叛逆」 (Traitorous eight)。
而「八叛逆」離開Shockley半導體實驗室之後,在接受紐約仙童攝影器材公司 (Fairchild)資助之下,於1957年創辦仙童半導體公司 (Fairchild Semiconductor)。
不過,Gordon Moore後續在1968年與同為「八叛逆」之一的 Robert Noyce離開仙童半導體公司,並且共同成立當今Intel的前身—Integrated Electronics,其後則是從連鎖旅館手中買下當時已經被註冊的「Intel」商標,才進一步將公司名稱改為現今眾人熟之的Intel。
在1965年4月19日,Gordon Moore在當時的《電子學》雜誌發表著名的摩爾定律,認為在積體電路上所能容納電晶體數量,約每隔2年就會增加1倍。至於後續較常被提出的每隔18個月就會增加1倍電晶體數量說法,則是由後來的Intel執行長David House提出,更衍生處理器每隔18個月就會提升一倍運算效能,進而推動運算科技成長的說法。
雖然當前運算模式已經不像過往,特別在NVIDIA藉由GPU加速巨量數據分析運算模式,並且推動人工智慧運算成長情況下,不少人更認為「摩爾定律已死」。但從整體運算技術發展來看,Gordon Moore所提出的摩爾定律確實印證不少運算技術成長變化,而Intel後續更提出新版摩爾定律,認為市場主流運算技術發展依然建立在摩爾定律提出範疇。
至於Gordon Moore從Intel職位退下之後,主要透過私人或基金會名義向其母校柏克萊加州大學累積捐贈超過6億美元,希望藉此捐款協助母校繼續培育科技人才,並且維持研究與技術發展領先地位,並且致力於環保、教育等事業,目前英國劍橋大學數學中心圖書館,以及位於加州理工學院的摩爾實驗室,便是以Gordon Moore與其妻子命名。
《原文刊登於合作媒體mashdigi,聯合新聞網獲授權轉載。》
訂閱《科技玩家》YouTube頻道!
💡 追新聞》》在Google News按下追蹤,科技玩家好文不漏接!
📢 蘋果iPad mini 7開箱!實測配PS5手把變遊戲主機、寫筆記 8.3吋螢幕超剛好
📢 任天堂Switch 2台灣快開賣?網揪「這處有檔期」時間曝光:我先空出來了
📢 北捷常客優惠縮水!3月1日起7折變85折新規則曝 TPASS 2.0還有額外回饋
📢 2月4G、5G便宜資費懶人包/4G不限速吃到飽免500!5G上網優惠只要399
📢 ChatGPT Search全面開放免費用!搜尋方法教學 3大招做預設搜尋引擎
📢 2025年最新!日本家電折價券最高18%折扣 7家電器店一次收藏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