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什麼是Matter?將如何打破目前充滿限制的物聯網裝置發展?

聯合新聞網 楊又肇

Matter其實就是近年提出的新物聯網連接規範,目標是讓所有物聯網裝置都能透過相同連接協議彼此相容運作,同時也能在各品牌裝置連接運作情況下,使用完整的物聯網裝置功能,例如在三星的SmartThings平台使用Aqara的網路攝影機、人體感應器,甚至也能透過亞馬遜Alexa、Google Assistant等數位助理服務下達聲控指令。

回到2013年前後…

物聯網的概念,其實也是在很早之前就已經建立,但就跟很多技術一樣經歷諸多協議規範的競爭,早期像是Qualcomm提出的AllJoyn,或是三星、Intel、博通等業者提出的開放互連聯盟協議,以及蘋果後來提出的HomeKit,或是Google提出的Android Things,就連家電業者如Bosch也提出智慧家電的連接協議。

雖然各業者均表明其物聯網協議採開放架構,但很明顯地都希望成為市場推動者,因此造成物聯網裝置業者僅能選邊站,或是盡量加入更多人使用的連接協議,例如有些品牌僅推出支援蘋果HomeKit協議產品,有些品牌則選擇同時支援亞馬遜或Google提出協議。

這樣的結果,就造成眾多物聯網裝置雖然同時加入支援各個主要連接協議,但在實際使用僅能選擇其中一種協議,否則必須透過其他裝置或軟體形式進行「轉接」,進而實現跨協議互連目的,但畢竟是透過「轉接」,因此實際上能使用功能也相對有限,例如僅能控制風扇開關,卻無法進一步調整風量大小或轉向。

而這樣自然也會導致業者因為同時加入更多連接協議,導致產品設計成本增加,造成這些成本可能就會反應在產品價格上。同時,對於使用者實際操作體驗也並未真正帶來便利性,甚至可能在使用上產生更大疑惑,例如難以決定要以哪一個物聯網連接協議使用為主,甚至也會影響後續物聯網裝置採購,或是造成家中物聯網裝置分別支援不同連接協議,造成實際使用時產生困擾。

那Matter到底是什麼?

Matter前身是由ZigBee聯盟 (ZigBee Alliance)與蘋果、亞馬遜、Google在內業者,從2019年底共同推動的「Project Connected Home over IP」技術規格,當時加入業者還包含IKEA、恩智浦、三星的SmartThings、昕諾飛、施耐德電機等業者。

目的希望打破傳統多半以各自支持的連接協議運作,若要跨協議運作的話,通常需要透過中樞設備進行橋接,或是物聯網裝置本身同時支援多項連接協議,但在早期物聯網裝置連接協議中,通常透過橋接方式達成相容的話,可以使用功能通常就會打折,或是雖然同時支援兩種連接協議,但實際使用什錦能從其中一種協議進行連接,使得物聯網裝置彼此互通還是很麻煩。

再者,扣除物聯網裝置跨協議之間連接充滿挑戰的問題,就連相同協議下的物聯網裝置要彼此建立連線,其實也充滿難度,其中包含各品牌的物聯網裝置要設定、調整連接方式,對一般使用者而言,可能就是相當複雜的事,更別說物聯網裝置連接背後的伺服器是否穩定,資料是否能共用,更別說有些品牌的網路攝影機在設定時候可能都很正常,偏偏就容易在需要從外頭查看家裡小貓小狗是否無恙時,就老是難以順利連接。

因此,Matter不僅希望打破各連接協議之間的障礙,更希望能讓物聯網裝置變得更容易使用。

比方說,身為一開始就加入聯盟的Google,便希望透過本身推動的Fast Pair技術,讓透過藍牙連線的耳機等裝置也能更直覺地建立連線,同時之後要使用的時候,就會自動連線運作。

而Google目前在Android裝置推行此項技術,但之後也會開放更多平台裝置使用,讓日後支援Matter規格的物聯網裝置,可以更快透過Fast Pair技術建立連結。

Matter的挑戰是什麼?

雖然目前Matter延後到今年底才會提出首波正式協議,但包含Google、三星與蘋果等業者都已經開始著手準備在年秋季讓旗下物聯網裝置可以相容Matter連接協議,進而讓物聯網裝置能夠藉由Matter連接協議達成真正萬物互連。

如此一來,使用者日後選擇各類物聯網裝置變不再需要仔細確認支援哪種連接協議,基本上只要同時相容Matter連接協議就能相容其他物聯網裝置,意味使用者無須擔心買錯,或是實際使用不如預期,而對於物聯網裝置生產業者也能相對降低設計成本,同時依然可以維持使用原有支援物聯網連接協議。

不過,加入Matter連接協議畢竟只是強化物聯網裝置彼此連接使用模式,並未強制要求所有連接功能都必須相同,意味在相容HomeKit或SmartThings等規範所對應使用功能,與透過Matter連接規範所能使用功能,可能多少還是會有些落差,但應該不至於影響基本使用體驗,對於多數使用者來說,顯然還是會方便許多。

例如使用者可以選擇以蘋果HomeKit裝置設置為主,並且在藉由相容Matter連接規範下,可以挑選造價相對較低的連網燈泡,或是網路開關,讓使用者選擇建置智慧家庭環境實有更大彈性,選擇也能變得更多元。

《原文刊登於合作媒體mashdigi,聯合新聞網獲授權轉載。》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