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投機」標籤?日經揭NFT實用化趨勢:不再只剩買賣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近來網路上發展出 NFT 數位名片、NFT 租賃服務、甚至有公司將員工的履歷資料作成 NFT 數據,應用在企業的數位轉型上。至今為止的「投機」要素開始淡化,恢復其原本作為數位證明的實用性功能。
使用區塊鏈技術、無法複製的非同質性代幣 NFT ( Non-Fungible Token ),已走向更多元化的應用服務。日本經濟新聞報導,近來網路上發展出 NFT 數位名片、NFT 租賃服務、甚至有公司將員工的履歷資料作成 NFT 數據,應用在企業的數位轉型上。至今為止的「投機」要素開始淡化,恢復其原本作為數位證明的實用性功能。
NFT 透過在區塊鏈上記載防止篡改的鑑定資料或持有證明資訊,是可證實唯一性的數位資產。與同樣使用區塊鏈技術的加密貨幣最大的差異點,在於每一個單一 NFT 各自的識別性。
去年秋天甫於日本成立的新創公司 SUSHI TOP MARKETING ,已展開利用 NFT 作成數位名片的服務。只要將專用卡插入手機上,就可以發行 NFT 名片。
該公司也與其他新創合作,共同開發讓使用者只要聽到聲音(音訊),就可以從手機連上特定的連結、並由此獲得 NFT 的服務。實質上是將 NFT 活用在企業行銷的策略。
另一家公司「 SoooN 」則提供一種稱為「 SHAREMIN(シェアミン 」的 NFT 租賃服務。比方說在區塊鏈遊戲上租借道具 1 個月、在元宇宙空間租借 Avatar (頭像)、車輛、時尚服飾等,租借均不需擔保。
該公司營運長北原弘司說明,「如果僅限於買賣的話,NFT 市場就不會再擴大。我們希望透過租賃服務擴大體驗」。近期將在新加坡設立據點,年底前會開始服務。
日經新聞出資的股市資訊公司 MINKABU THE INFONOID,則將 NFT 導入到企業識別證與業界證照上。該公司認為,履歷也可以數據化後紀錄在 NFT 上,可以藉此因應企業的數位轉型。
至今 NFT 常被認為有很強的投機因素,「因為買了就會漲、所以要持有 NFT 」。然而投機無法持久,例如在去年( 2021 年)3 月創下市值約 275.5 萬美金(近 8 千萬台幣)天價的「史上第一推」Twitter 創辦人 Jack Dorsey 的第一則推文 NFT。不料今年 4 月持有者欲轉售時,首輪最高竟拍價僅剩 280 美元。
根據美國投資銀行 Jefferies Group 預估,NFT 的市場規模到了 2025 年將會成長到 800 億美元,將達到 2022 年預期的 2.3 倍。而此成長實現與否的關鍵,或許就掌握在 NFT 是否能從投機對象順利轉移至實用化的階段。
《本文作者湯皓茹,原文刊登於合作媒體INSIDE,聯合新聞網獲授權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