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bernetes邁入7週年 始終聚焦讓開發者、企業以最簡單方式佈署容器應用服務
由前Google工程人員Joe Beda、Brendan Burns和Craig McLuckie創立,並且以開源形式打造的容器化應用架構Kubernetes (簡稱K8s),在今年6月正式邁入第7年的生日,此次筆者透過線上形式與目前均加入VMware任職,並且持續推動Kubernetes應用發展的Joe Beda、Craig McLuckie進行訪談,了解目前Kubernetes容器化應用服務發展近況。
Kubernetes最初以「Project 7」為稱,源自《星際爭霸戰:重返地球》博格人角色
最初創立Kubernetes應用架構時,其實是以「Project 7」為稱,而這個名稱實際上是以電視劇《星際爭霸戰:重返地球》 (Star Trek: Voyager)中,由Jeri Ryan飾演本名為Annika Hansen的博格人角色「Seven of Nine」為構想 (註),而Kubernetes採用具備7組把手的舵輪圖示,實際上也是呼應數字「7」,因此強調今年進入7週年格外具有意義。
註:博格人能以體內數百萬組為機械維護身體運作,甚至必要時也透過與其他種族同化,因此呼應Kubernetes基本運作模式。
依照Joe Beda說明,雖然希望能以「Project 7」等名稱持續發展,但後來因為被告知可能會有名稱於商業使用上的問題,因此後續才以現行採用的Kubernetes名稱繼續發展。
以提供開發者、企業能更容易建置服務為宗旨
Kubernetes創立的宗旨,其實就是讓開發者、企業能更容易建置服務,並且能將服務快速佈署於裝置、雲端,或是虛擬機器上,同時也兼具快速維護、調整及移轉等特性,更因為本身採開源架構設計,因此在推出時候立即舊吸引不少開發者青睞。
而Joe Beda、Craig McLuckie分別加入VMware擔任首席工程師與應用現代化業務部門研發副總裁後,依然持續推動Kubernetes應用發展,使得VMware成為Google之外的第二大技術貢獻者,同時也讓VMware在容器技術應用發展領先不少業者。
至於在2019年的VMworld大會中宣布推出VMware Tanzu,並且與旗下Cloud Foundation整合式解決方案結合,不僅讓企業端能更快建構基於Kubernetes容器技術的現代化應用服務,同時也能維持原本傳統應用服務運作,讓企業能更容易擁抱數位化發展。
目前VMware也藉由持續推廣雲原生應用服務,配合Kubernetes始終強調容易使用模式,讓更多企業可以輕易擁抱上雲,並且透過數位化應用服務,搭配不同公有雲服務擴大發展。
在不同運算環境維持相同運算效能
另一方面,針對不同企業可能因為服務使用資料敏感程度,或是因為在地法規要求,必須透過在地伺服器運作,Craig McLuckie則強調藉由Kubernetes容器化架構運作,實際上仍可發揮充足運算效能,因此也有利於混合雲架構形式的佈署模式,同時也更凸顯Kubernetes在應用服務建置上的彈性。
至於針對目前邁入7週年,Joe Beda預期未來藉由Kubernetes推動的容器化應用發展將更為蓬勃,同時也預期會對應更多元應用模式,例如去年VMware宣布與NVIDIA合作的Project Montery,其中便藉由SmartNIC形式串接各地運算資源,並且讓開發者、企業能以此建構更大算力規模,或是建構整合人工智慧運算的應用服務,同時也能藉由Kubernetes容器化技術擴展建置於混合雲架構的數位化服務。
《原文刊登於合作媒體mashdigi,聯合新聞網獲授權轉載。》
留言